本书汇集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三十几个获奖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小学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的一些新变化和新观念,也为一线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借鉴。每篇教学设计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专家评析八个板块,涵盖的内容丰富、新颖且实用性强。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简称信息中心)成立于1987年,系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信息中心目前所承担的核心任务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和教育部机关电子政务等工作,负责国家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部机关电子政务技术支持与服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与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对地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服务。




精选章节、经典语录(引言)摘抄
从玩具中寻找快乐——“从前的玩具”教案及评析
佟玲
教学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和采访家长的方式了解有关从前的玩具的相关知识和玩法。
2.教师:利用互联网收集从前的玩具的相关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利用互联网搜索、采访家长和“看一看,认一认”的活动,认识5种以上从前的玩具,感受从前的玩具的丰富,激发对从前的玩具的兴趣。
2.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的活动,了解几种典型的从前的玩具的特点和玩法,初步感受从前的玩具的娱乐、益智作用以及所蕴含的民族民俗文化,激发探究玩具里的科学的兴趣。
3.通过“学一学,做一做”的活动,激发学做从前的玩具的愿望,提高观察、动手、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
结合我校“炎黄传承”的校本文化特色,将“从前的玩具”这一内容单独设为一个课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感受长辈童年生活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在对从前的玩具的交流中分享知识,在玩从前的玩具的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做从前的玩具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感受从前的玩具中所蕴含的民族民俗文化和娱乐、益智作用,对玩具的发展有所感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几种典型的从前的玩具的特点和玩法。
2.通过了解从前的玩具的特点,感受从前的玩具中所蕴含的民族民俗文化。
教学方法
以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为主,同时融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看一看,认一认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5种以上从前的玩具,感受从前的玩具的丰富,激发学生对从前的玩具的兴趣。
1.同学们,桌上有什么?(玩具)
2.你们认识这些玩具吗?(教师将玩具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学生说看到的玩具的名字。
4.你们是怎么认识它们的?(通过家长的介绍和互联网认识的)
5.你通过家人的介绍和互联网还认识了哪些玩具?
6.学生汇报课前利用互联网收集的有关从前的玩具的知识和对父母调查采访的结果。
7.教师小结:还有这么多玩具呢!(板书省略号)你们太有本事了,从家人那里和网络上又学到这么多东西。其实这些玩具从前就有了,我们就叫它们“从前的玩具”吧。(板书:从前的玩具)
二、活动二:玩一玩,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几种典型的从前的玩具的特点和玩法,初步感受从前的玩具的娱乐、益智作用以及所蕴含的民族民俗文化,激发学生探究玩具里的科学的兴趣。
1.学生活动:玩从前的玩具。
2.教师巡视,与学生共同玩玩具。
3.教师采访学生有关玩具的知识,并补充知识。
(1)你会玩哪些从前的玩具?
(2)学生展示自己会玩的玩具。
(3)介绍七巧板。七巧板能拼出1600多种图案。(出示有关七巧板的资料及图片)
七巧板
4.教师介绍两样典型玩具:兔儿爷和风筝。
(播放视频《玉兔下凡变兔儿爷》《龙腾东方》。)
(1)在美国华盛顿的宇航博物馆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这句话说明什么?
(2)小结:看来我们中国的风筝也不简单,还为现代高科技做出了贡献。
三、活动三:学一学,做一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做从前的玩具的愿望,提高学生观察、动手、交流、合作的能力。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从前的玩具,玩了那么多从前的玩具,偷偷告诉大家,其实佟老师也特别喜欢玩这些从前的玩具,不但喜欢玩,还会做呢,你们看——(出示小风车)
风车
2.教师演示玩法,让学生猜名字。
3.带着学生制作简易小风车,让学生体验做小风车的乐趣。
4.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小风车,发现学生的创新点,抓住学生的创新点表扬学生。
四、活动四:谈一谈,品一品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继续了解、学习从前的玩具。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从前的玩具的知识,还亲自玩了这些玩具,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玩具,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今天,我们了解了从前的玩具,但这些只是从前的玩具中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玩具等着你去了解,等着你去玩。(课件播放从互联网搜索到的从前的玩具的图片,配背景音乐《阳光下的孩子》)希望大家继续玩下去,在玩中找到快乐,在玩中有所发现,在玩中增长学问,在玩中创造发明。
教学反思
从课前利用互联网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到进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并最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我的收获颇多,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
1.充分而正确地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意识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的性质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这个学科的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有一种为学生的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的意识。
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的教学也不例外。互联网不但能让师生从中找到课本和教参中没有的知识,其方便的检索功能也让师生节约大量翻阅、寻找资料的时间。互联网资源中不仅有文字知识,更有图片甚至音频、视频资料,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课本中的知识活起来,而不再只是死板的文字和图片的组合,还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展示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互联网资源有优有劣,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以实现充分而正确地利用这些资源,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服务。
2.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内容以多种多样的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形式变得更加活泼。将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插入课件中,达到对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冲击效果,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所获奖项:二等奖)
专家点评
新课标解读中指出,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的教学注意让学生手脑结合,全身心参与,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活动。“看一看,认一认”这一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玩具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从前的玩具也很丰富,激发学生对从前的玩具的兴趣;“玩一玩,说一说”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从前的玩具的娱乐、益智作用以及所蕴含的民族民俗文化,激发学生探究玩具里的科学的兴趣;“学一学,做一做”这一活动让学生自己做玩具,激发学生产生学做从前的玩具的愿望,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提高观察、动手、交流、合作的能力;“谈一谈,品一品”这一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从前的玩具。这些活动环环相扣,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
整个教学活动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小结重视激发学生个性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自主、上进的学习氛围。
(点评人:首都师范大学 祁曼飞)